文章分享

文章分享-黃瑽寧:蚊子咬完腫一大包:血管性水腫

黃瑽寧:蚊子咬完腫一大包:血管性水腫
到了蚊子孳生的季節,許多家長最常問的問題為什麼寶貝被蚊子叮腫得特別大包?會不會有甚麼危險?大同托嬰中心關心寶貝們稚嫩敏感的肌膚特別分享此文章,讓家長們在發生時能了解原因以及是否要就醫處理。

夏天蚊子多,孩子因為免疫系統還沒發育完全,碰到這些蚊蟲叮咬,在一些有過敏體質的兒童而言,可能會誘發釋放出大量的過敏激素,進而造成嚴重蕁麻疹,或者血管性水腫,有時候還會起晶瑩涕透的水泡!
   

朋友傳了小孩的照片給我,半邊臉腫的像豬頭,尤其是眼皮的地方,眼睛都睜不開了。我問她這情形多久了,有沒有發燒?媽媽回答昨天眼皮好像被蚊子叮了一下,今天早上起來就變這個樣子,而且好像越來越腫。沒有發燒,孩子雖然說有點脹痛感,但摸他倒是沒有什麼感覺,不會痛的哀哀叫。

急診的醫生說:是「蜂窩性組織炎」,快住院,打點滴,上抗生素。我告訴他,不用了,快回家,吃抗組織胺就可以了,這是過敏,對蚊子叮咬的過敏,叫做「血管性水腫」(angioedema)。

血管性水腫在兒童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疾病。很多人曾經有這樣經歷,比如說寶寶被蚊子叮咬後,紅腫得很誇張,甚至可以腫成兩隻腳不一樣大,那就是血管性水腫了。

孩子因為免疫系統還沒發育完全,碰到這些蚊蟲叮咬,在一些有過敏體質的兒童而言,可能會誘發釋放出大量的過敏激素,進而造成嚴重蕁麻疹,或者血管性水腫,有時候還會起晶瑩剔透的水泡!這些嚴重的反應,等年紀比較大一點之後,免疫系統較為成熟,就會慢慢改善。

萬一過敏反應已經發作了,可以口服抗組織胺治療,經過兩天左右就會緩解;有些反應不佳者,甚至需要口服幾天的類固醇藥物,一樣可以達到消腫的效果。但如果過敏太過嚴重,連喉部聲帶也已經水腫到呼吸有點急促,那就要趕快掛急診注射急救藥物。

至於預防的方法,在蚊子叮咬的初期,還沒腫成米龜之前,請使用「強效類固醇藥膏」搓揉,把藥物覆蓋在被叮咬之處。大家要知道,對於蚊蟲叮咬有一堆外用藥膏可選擇,但唯一有效的局部用藥,只有「類固醇」三個字,其他什麼小護士啦、萬金油啦,通通都是擦心安的,沒什麼用,真的。

至於為什麼可以勇敢的擦強效的類固醇,而不是從弱效的開始呢?是因為蚊蟲叮咬隨機吸血,不會老是叮在同一部位,下次擦藥的位置應該也不會相同,所以不會有用藥過量的顧慮。與其擦半天太弱的沒效還被抓破,不如乾脆擦強效的類固醇藥膏,迅速止癢。

話又說回來,為什麼我如此確定被叮咬後的腫脹,是血管性水腫,而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蜂窩性組織炎呢?理由有兩個:第一、細菌入侵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通常皮膚要先被抓破,並且感染四十八小時之後,才會腫成這麼明顯。因此,叮完當天馬上就腫起來的,通常都不是感染。第二、腫成這麼大,如果是細菌感染,早就痛的哀哀叫了。既然不太痛,也沒發燒,那麼應該就是血管性水腫,而不是感染。

如果您的孩子是因為搔癢而抓破皮膚,隔天開始慢慢紅腫熱痛,這才是真正細菌感染的蜂窩性組織炎,快去找醫生使用抗生素吧!
 
手腳被蚊蟲叮成紅豆冰:蕁麻疹樣苔蘚
被蚊蟲叮咬,除了可能腫一大包,變成血管性水腫之外,還有另一種情形,就是雙臂雙腳,還有臉上等身體露出來的部位,皆被叮咬成密密麻麻的膨疹,也就是俗稱的「紅豆冰」。很多家長非常疑惑,哪裡來這麼多蚊蟲,可以叮咬這麼多包?而且其他同行的孩子,沒有一個人像他被咬的這麼誇張,難道是特別吸引蚊蟲的體質呢?

其實這樣的孩子並非「被一群蚊蟲攻擊」,而是擁有一種對蚊蟲叮咬的特殊過敏體質,我們可以稱之為紅豆冰體質。他們對蚊蟲叮咬的反應特別強烈,使得除了「叮咬處」產生膨疹之外,於身體其他部位還會自動冒出「免費贈送」的數十個類似蟲咬的膨疹,造成紅豆冰一般的皮膚表徵。這種身體免疫反應自然產生的膨疹很特別,幾乎都發生在臉、手和腳等暴露在衣服外的部位,真正的疾病名稱,叫做「蕁麻疹樣苔蘚」(lichen urticatus)。

蕁麻疹樣苔蘚是特殊的過敏體質
蕁麻疹樣苔蘚病灶奇癢無比,小朋友時常會無意識地抓癢,導致破皮甚至細菌感染。雖然這些疹子來來去去,最終還是會消退,但容易殘留色素沉著,導致雙腿皮膚顏色斑斑駁駁,實在不怎麼美觀。

幸好,這種過敏性的皮膚反應,隨著年齡愈來愈大,會因免疫系統逐漸成熟而好轉,但過渡期可長達好幾年,讓照顧者看了蠻難過的。因為是對蚊蟲過敏體質,所以處理上也沒有什麼特效藥,只能積極的預防蚊蟲叮咬。居家環境要防堵蚊子飛入,晚上睡覺可架設蚊帳;外出時儘量穿著長袖長褲,塗抹防蚊液,並且避免出入草叢、貓狗出沒處。此外,飲食上要避免「內在誘導物」,杜絕零食、飲料和速食等等垃圾食物,降低身體的過敏指數,更是釜底抽薪的方法之一。

如果已經發生蕁麻疹樣苔蘚,積極的止癢是最重要的,以免引發皮膚感染及色素沉澱。止癢的方式包括口服組織胺,或局部外用抗組織胺、類固醇藥膏。如果已經抓出傷口,可使用抗生素之藥膏來控制繼發的細菌感染。

防蚊液的選擇:只有兩種有效
每回夏天上電視節目講防蚊液,我都十分心虛。因為我知道,市面上所有天然的防蚊產品,其實效果都不好。

常見的防蚊液包括香茅油(Citronella oil)、尤加利油(Oil of Lemon Eucalyptus)等等,雖然安全無慮,但防蚊時間從半小時到四小時不等,而且對很多種蚊蟲的防護效果都不佳,其中就包括惡名昭彰的小黑蚊。

既然天然的防蚊液無法全面有效,化學成分的防蚊液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。目前市面上經衛福部核准的有效成分是「DEET (敵避)」,可直接噴抹於皮膚,並經審驗通過,是健康安全無虞且具有防蚊效能的防蚊產品。防蚊效能可從2小時至7小時不等。自2017年7月起,食藥署宣布含量在15%以下的防蚊產品從「指示藥品」改列為「乙類成藥」,不只可在藥局買到,百貨、雜貨店,甚至是超商都可買得到含有DEET的防蚊液。

DEET濃度與防護時間和效果成正比,一般來說濃度愈高,效果維持時間愈長。2個月以上的孩童建議使用濃度10至30%的產品,2個月以下嬰兒則不建議使用含DEET的防蚊液。

Picaridin和IR3535這兩款化學成分的防蚊產品,也很適合用在孩子身上。Picaridin噴一次約可持續6小時,對多種蚊蟲(包括小黑蚊)都有防護力,2個月以上的幼童即可使用。IR3535的效果雖然弱一點,對皮膚的溫和度及安全性相對較高。雖然台灣市面上還不太容易買到上面這兩個成分的防蚊用品,仍可透過網路商店購得。根據我自己孩子的使用經驗,兩者防蚊效果都很不錯。

另外提醒家長,炎熱夏日外出,若需要同時幫孩子上防晒用品與防蚊液,建議先使用防晒用品再噴灑防蚊液,這樣會比較安全,也較能同時兼顧防晒與防蚊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