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腸病毒單月停班數破500班! 台大醫師曝「3迷思」:不出門還是有可能會感染

腸病毒單月停班數破500班! 台大醫師曝「3迷思」:不出門還是有可能會感染

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,請家長保持警覺。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,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,此時已有傳染力,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,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,時間可達8到12週,應加強手部清潔,感染腸病毒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,落實「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」洗手五步驟,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寶貝;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,平時可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(10公升清水+100毫升含氯漂白水)進行一般環境消毒,降低病毒傳播風險

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5/21表示,雖然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稍微下降,但只是微幅,仍是僅次2016年的10年同期次高,且停班課班級數還在增加中,上週停班課班級達279班,比前一週的256班繼續上升,所以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還在持續。    對此,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指出,目前台灣的腸病毒疫情相對穩定,並未出現大量重症案例,特別是A71型和D68型腸病毒的案例數量較少,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。不過,呂俊毅仍強調,公眾仍需保持高度警覺,並針對以下「3個常見迷思」提供了正確的資訊:

如果沒有發燒,就表示沒有傳染性?
    呂俊毅指出,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。事實上,腸病毒可以在口水和糞便中存活長達數月,即使發燒症狀消退,只要皮疹、水泡或口腔潰瘍仍然存在,就意味著體內仍有大量病毒。即便病情有所緩解,病毒仍可能在口水和糞便中被檢測到,因此仍有傳染的風險。他提醒民眾,如果處於疾病的急性期,應該留在家中休息,避免傳播病毒。

吃冰能否治療腸病毒?
    呂俊毅解釋說,醫生有時會建議病患吃冰來緩解因口腔潰瘍引起的疼痛,並補充能量。然而,這並不意味著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,它只是一種緩解症狀的方法。

嬰幼兒如果不外出,就不會感染腸病毒?
    呂俊毅指出,這同樣是一個誤解。即使孩子們不外出,成人仍可能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,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家庭成員、環境或共用物品傳播。成人通常具有較強的抵抗力,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,但如果回家後不注意個人衛生,仍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孩子。


 
    疾管署提醒,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易疏於防護傳染給家中幼兒,籲請民眾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,摟抱、餵食嬰幼兒前,應以肥皂正確洗手。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,應落實生病不上課,以避免與其他幼童頻繁接觸造成交叉感染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根本,唯有澈底落實才能避免讓傳染病有機可乘。
    最後,疾病管制署再次提醒,腸病毒有多種型別,目前除了A71型,其他型別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。5歲以下的嬰幼兒屬於高風險群體,一旦感染,病情可能迅速惡化。因此,家中如果有嬰幼兒被診斷出感染腸病毒,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重症前兆,如嗜睡、意識模糊、活力下降、肢體無力或麻痺、肌肉抽搐、持續嘔吐、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等症狀,一旦發現這些症狀,應立即將孩子送往大型醫院接受治療。


文章摘自-中天新聞網https://ctinews.com/news/items/p5W9JzAKao